这就是研发组遇到的最大问题。

        赵奕想对外招几个人很难,因为是国家级别的重大项目,最好是要找‘内部人才’,而‘内部长期研发高压压气机的人才’,几乎都和昆仑、王屋发动机组有关联。

        所以……

        “挖角?”

        赵奕仔细思考了一下,还是觉得挖角不太好,毕竟都是做航空发动机研发,都属于航空集团,直白来说就都是自己人,挖角成功不成功不说,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帮我联系王屋发动机负责人!”赵奕干脆找对方问问,能不能派人过来。

        王屋发动机的负责人叫张树清,是个五十岁的中年人,出身科学院下属科研单位,加入过昆仑发动机组,后来王屋发动机立项,他负责王屋发动机的研发。

        第四百四十二章还是我去吧!

        相比昆仑发动机来说,王屋发动机是被寄予厚望的,因为王屋发动机的设计定型速度很快,制造出第一台样机也没什么大问题,已经准备制造其他样机。

        当项目进展到这个程度,一般来说就可以做收尾工作了。

        但是,张树清并不满足于完成项目,而是希望对发动机进行改进,在油耗不增加的情况下,继续增加发动机的性能,让发动机能装配到更多类型的战机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