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煦驾崩,丧仪还在举行,朝堂已发生了很多变化。
变化最大的是赵孝骞。
朝臣们惊讶地发现,赵孝骞竟是治理丧仪的朝臣之一,而主要治丧的人只有三个,章惇,礼部尚书张沂,赵孝骞。
就连枢密使曾布都没排上号,赵孝骞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居然成了治丧朝臣之一。
这其中礼部尚书甚至都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张沂是真正做事的,一切丧仪流程礼制只有张沂懂,章惇和赵孝骞不过是挂名。
但挂名的两个人,分量却是最重的。
为大行皇帝治丧,看似只是一件小事,但它背后的代表性和暗示性太强烈了。
自古以来,为先帝治丧的臣子,基本都是新朝的辅佐重臣,顾命大臣一类的存在,可以说未来必然是权倾朝野,皇帝都要敬三分。
因为赵煦临终前的这道任命,赵孝骞在朝堂的分量更重了。
所以现在他能理所当然地与章惇曾布并排跪在一起,他也能以丧仪之名,合理合法地对群臣发号施令。
不仅如此,赵孝骞同时还是皇室宗亲的身份,他是所有赵氏皇族子弟的代表,群臣不敢不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