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连续两天的、关于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探索之后,第三天,他们要去面对这座城市最沉重、也最无法回避的一段历史。
上午,他们来到了长崎原子弹爆炸中心地公园。
当他们站在那根标志着原子弹爆炸中心点的、黑色的纪念碑前时,整个世界,都仿佛瞬间安静了下来。1945年8月9日上午11点02分,一颗名为“胖子”的原子弹,就在他们头顶500米的高空爆炸,瞬间摧毁了这座城市,并夺去了数万人的生命。
公园里,还保留着当年被摧毁的浦上天主堂的残壁断垣。柳如烟看着那些被冲击波扭曲的钢筋和烧得焦黑的石像,仿佛能感受到那一刻,人类所能制造出的、最恐怖的毁灭性力量。
接着,他们来到了长崎原子弹资料馆。
资料馆里,通过大量的照片、遗物和幸存者的证言,冷静而又客观地,展示了原子弹爆炸前后的景象。柳如-烟看到了一个在瞬间被气化的、印在墙上的人影;她看到了一个被高温融化、凝固在一起的玻璃瓶;她也看到了一个男孩,背着他已经死去的弟弟,前往火葬场的、那张著名的、令人心碎的照片。
整个参观过程,柳如烟都紧紧地握着陆沉的手,一言不发。她的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悲伤与震撼。
而在资料馆的出口处,展出的,是关于当今世界核武器发展现状和裁军运动的内容。墙上,用多种语言,写着一句发人深省的话:“我们希望,长崎,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遭受原子弹袭击的地方。”
离开资料馆,他们来到了不远处的和平公园。
他们看到了那座由长崎市民捐款修建的、巨大的和平祈念像。雕像的右手,指向天空,代表着原子弹的威胁;左手,水平伸出,代表着和平;而他闭上的双眼,则是在为遇难者祈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