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狗日的青春》,他写:‘别踏马拜神了,拜我。’
他很清楚的知道那些迷茫的青少年需要什么——需要一个偶像,需要一种信仰,需要一些心灵层面的抚慰。
他觉得自己就是那个神,当仁不让。
但他并不准备赐予信徒任何东西。
‘以后再有什么事想不开,就写封信塞在漂流瓶里,扔进家门口的臭水沟,我看到之后会亲笔回复。’
这是极其明确的拒绝,他拒绝履行责任。
‘看到后会亲笔回复的’正确意思是:我不会回应。
因为扔到臭水沟里的漂流瓶永远不可能被看到。
后文的‘你们尽管求,我不一定应’,‘我可太希望多点乐子了’等等句式,本质上都在昭显他高高在上的那股子恶趣味。
这篇文章在当时引发了极大的反响,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导向,也使得很多清醒的中青年看清楚了这个孩子的任性狂妄,不再对他抱有期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