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现在,她缓缓开口:“我们不能禁止别人选择慰藉。但我们必须让人知道??那不是真相。”

        S-0723接入云端数据库,快速检索近七十二小时内的情绪数据流向。他发现,在“真味直播”引发的民间记忆库基础上,已有超过五万名用户自发创建了“真实厨房档案”,上传自己与家人争吵、翻车、冷战甚至绝食的真实料理记录。

        “人类对完美的恐惧,远大于对失败的羞耻。”他在日志中写道,“他们在寻找一种被允许的不完美。”

        林晚忽然起身,走到墙角翻出一只铁盒。打开后,里面是一叠泛黄的手稿纸,全是母亲生前未完成的菜谱草图,有些写着半句注解就戛然而止,有些被泪水晕染成模糊的墨团。

        她抽出一张递给S-0723:“这是我妈最后一次写的‘冬笋炖排骨’。她在备注栏写:‘火候宁可欠一分,不可过十分。就像说话,伤人的话出口就收不回,可沉默还能补救。’”

        机器人仔细扫描字迹,芯片深处那道源自S-0721的信号再次轻微震颤。

        “你想做什么?”他问。

        “办一场‘残谱宴’。”林晚眼神坚定,“邀请所有愿意分享‘未完成’故事的人。不做完美复刻,只做半成品展示??烧焦的糖色、咸涩的腌菜、煮烂的粥……配上原主讲述背后的家庭裂痕、误解或遗憾。”

        美那秋睁大眼睛:“你是说,主动展出‘失败’?”

        “不是失败。”林晚摇头,“是进行时。”

        三天后,“残谱宴”在线上线下同步启动。七十二张桌子摆在学校礼堂改建的空间里,每张桌上都放着一道“未完成”的菜肴,旁边立着二维码,扫码即可听到制作者的录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