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转身端出另一盘菜:色泽油亮、酱香浓郁的红烧鱼。
“这是我现在做的。更好吃了,但我更记得那一锅糊掉的。”
直播结束时,观看人数突破两百万,话题#失败的味道#登上热搜榜首。无数网友上传自家厨房翻车现场,配文:“这才是我家的真实。”
S-0723全程记录数据流变化。他发现,在这场自发传播中,用户停留时长平均达十八分钟,远超商业短视频平台的六秒法则;更有三十七万人主动提交了自己的“失败料理故事”,形成一座意外生成的民间记忆库。
“人类愿意分享痛苦,而非完美。”他在日志中写道,“这或许才是共情的本质。”
然而风暴并未平息。
一周后的清晨,一辆无标识厢式货车停在巷口,两名穿防护服的男子拎着采样箱走入学堂。他们出示了一份所谓“公共卫生检测许可”,要求提取厨房内所有食材样本进行“微生物溯源分析”。
林晚一眼识破??那是忆源科技惯用的身份伪装手段,曾在三年前用于非法采集客户唾液样本以提取DNA级味觉偏好数据。
她不动声色泡了杯茶,请二人落座。
“检测可以,但得等我这位助手协助。”她笑着指向S-0723。
机器人缓步上前,金属手指轻搭在采样箱表面,瞬间完成电磁波扫描。不到三秒,后台已锁定对方通讯设备中的加密信标频率,并反向注入一段伪装成正常数据流的日志回传程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