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研究后来由吴健雄用钴60验证。
1956年以前,物理学界一直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镜面对称的,不管是强作用力也好,弱作用力也好,都会符合镜面对称原则。
对于‘宇称’的理解就是,一个粒子的镜像,与其本身性质是完全相同的。
1956年,物理学界发现θ和t两种介子的自旋、质量、寿命、电荷等完全相同,多数人认为它们是同一种粒子,但θ介子衰变时产生两个π介子,t子衰变时产生3个,这又说明它们是不同种粒子。
矛盾,就出现了。
这一年,李政道和杨镇宁在深入细致地研究了各种因素之后,大胆地断言:t和θ是完全相同的同一种粒子(后来被称为k介子),但在弱相互作用的环境中,它们的运动规律却不一定完全相同。
简单来说,这两个相同的粒子如果互相照镜子的话,它们的衰变方式在镜子里和镜子外居然是不一样的。
用科学语言来说,“θ-t”粒子在弱相互作用下是宇称不守恒的。
在发现的最初,“θ-t”粒子只是被作为一个特殊例外,人们还是不愿意放弃整体微观粒子世界的宇称守恒,此后不久,同为华裔的实验物理学家吴健雄,用一个巧妙的实验验证了“宇称不守恒”。
从此,“宇称不守恒”才真正被承认为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基础科学原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