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使用能力时,他就像个莽撞的樵夫,看到木头就抡起斧头拼命砍,不管不顾,直到力竭崩刃。而真正的方法,或许应该像个老练的匠人,用最合适的工具,用最恰当的力道,只取自己需要的那部分材料,而不是把整棵树都劈碎。

        换句话说,他需要学习的,不是如何“放大”感知,而是如何“控制”和“精准聚焦”。

        想到这儿,他立刻行动起来。

        他没有再去碰那些来历不明、气息复杂的生坑货或者摊贩上的**险物件,而是从博古斋里师父收藏的那些传承有序、气息相对温和纯净的老物件开始练习。

        先是拿出一件清代中期民窑的青花碗。他没有像以前那样,一上来就毫无保留地将感知力渗透进去,企图捕捉所有细节。而是先盘膝坐下,按照《鉴古心经》的法门调整呼吸,让心神慢慢沉淀下来,胸口的药玉散发着丝丝凉意,帮助他维持着这种宁静的状态。

        然后,他才缓缓伸出手指,轻轻搭在冰凉的碗沿上。

        感知力触须般探出,但他不再放任其洪流般涌入,而是极力约束着,像用手电筒照东西,只聚焦于一个点,比如,釉面的气泡分布和形态。

        嗡……

        一些模糊的信息片段依旧试图涌入脑海,是关于烧造窑温的波动、画工手腕的轻微颤抖……但他谨守着心神,努力将这些“杂音”屏蔽在外,只读取与釉面气泡相关的、最表层的气息。

        成功了!

        虽然像是用绣花针去撬动巨石,极其耗费心神,但这一次,信息流不再狂暴,变得可控了许多。结束后,他只是感到微微的疲惫,远未到头痛的地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