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结束后,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黄河码头甫一开港,便展现出咄咄逼人的攻势。

        “老板,这是我们的开港优惠方案。”阿浪将一份文件递给何雨柱,“装卸费比九龙仓低15%,中转仓储费打八折!头三个月签约的长期客户,再额外赠送10%的操作量!”

        “不够狠。”何雨柱看都没看,手指敲了敲桌面,“再降5个点!另外,通知所有与我们合作的船东、货代,凡是将货柜从九龙仓、太古码头转到我们葵涌的,第一个月免堆存费!阿浪,你去联系霍生、包生他们,让他们旗下的船队,优先靠泊葵涌!我们要用最快的速度,把量冲起来!”

        “是!老板!”阿浪眼中精光一闪。

        他知道老板这是要不惜血本,用价格战和速度优势,硬生生从怡和嘴里撕下一块肥肉!

        价格战的效果立竿见影。

        低廉的收费、全新的高效设备(尤其是那些“黄河巨臂”龙门吊远超旧码头设备的效率)、以及何雨柱不惜成本投入的自动化管理系统(这个时代绝对领先),立刻吸引了大量对成本敏感的中小型船东和货主。

        些原本被怡和系码头高昂费用和官僚作风折磨的客户,也纷纷试探性地将部分航线或货物转移过来。

        九龙仓码头的吞吐量,在葵涌开港后的第一个月,就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亨利·凯瑟克在办公室不知道摔碎了多少个咖啡杯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