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方案都力求在功能复合性、空间利用效率和商业吸引力上达到极致。

        大型超市作为吸引日常人流的核心磁石被置于重要位置,与百货、餐饮、娱乐形成完美互补。

        当这些凝聚了黄河智慧与野心的庞大规划方案,带着详细的经济效益分析报告,被正式提交给港府相关部门时,立刻在内部引发了巨大震动。

        方案的体量、前瞻性和可能带来的城市面貌革新,都远超寻常项目。

        审批的过程很慢,不过在内部(立法委)和外部(媒体、华商会)的共同推动下,天平还是倾斜了。

        1978年9月,新加坡黄河半导体研发中心。

        “频率稳定,指令执行无误,功耗在预期范围内!”负责测试的工程师艾米莉亚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她指着屏幕上一条近乎完美的曲线,“基于我们优化设计的8位微处理器核心,集成内存控制器和基础I/O接口的这块主板原型,成了!”

        屏幕上显示的系统自检提示——“SYSTEMREADY”,与一年前在香江成功复制航电核心时的提示如出一辙,但意义却天差地别。

        这次,是他们完全自主设计、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计算平台雏形——一块功能完整的主板原型,其心脏便是代号“黄河-1”的8位微处理器(CPU)。

        皮特森博士摘下眼镜,用力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声音沙哑道:“立刻整理所有设计文档、测试报告、工艺流程图!特别是‘黄河-1’的核心架构、指令集定义、总线时序,以及这块主板的集成逻辑设计。威尔逊先生那边,需要最详尽的资料去申请全球专利。”

        成功的喜悦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紧迫感便重新笼罩了实验室。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