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去忙了。”
“好,嘟嘟嘟”
几天后,在将军澳工业园深处,一个高度保密的实验室内。
来自北美的仙童核心团队正进行着航电核心部件的最后整合测试。
实验台上,拆解自CH-47“支奴干”的原始航电核心部件旁,是仙童团队呕心沥血数月的仿制品——一套完全能自主制造的飞行控制系统核心模块。
线路板布局、芯片封装、接口定义,都力求与原品一致,但内部的逻辑代码和部分非关键元器件的替代方案,是他们独立攻关的成果。
首席工程师下令:“接入模拟信号,启动全系统自检。”
“启动自检…通讯链路正常…导航数据注入…姿态传感器响应…引擎参数模拟…飞控舵面反馈…”试验人员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逐项汇报。
CRT显示器的屏幕上,代表各系统状态的绿色光点迅速亮起,汇聚成一片稳定的绿色海洋。
最终,主控界面中央跳出一个简洁的英文提示:“SYSTEMREADY”。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