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位同学的家乡在哪里?有没有参与过上山下乡的建设?”
韩立在得到这位的回答后,快速的在脑海里面查阅自己在刘老那边看到过的有关这两个地方的相关资料和数据后问道。
“哦,那这位王保国同学你的家乡,还有你曾经插队的地方的群众现在能不能吃饱饭、穿好衣?”
对于这个问题王保国不假思索的就说了出来,而且在回答的时候脸上都上了兴奋,因为在他看来韩立这是要表达观点的前奏。
“我家是赣省信州市的,平时吃饭的时候能够做到两稀一干,过年时有鱼、有肉没问题,穿衣方面还算过得去。
我当初插队的地方是鄂省的一个小山村里,那里没有什么厂子,而且耕地相比其他的地方也要少很多。
那里几乎所有的家庭只能按照规定养殖猪、鸡,自留地里面种的那点蔬菜勉强够自家食用,能够在农忙的时候吃上两稀一干已经是相当富裕的家庭了。
至于鱼、蛋、肉一年都很难吃上一次,当地村民把自家的鸡蛋拿去换取盐巴、灯油这些生活必需品。
一些困难的家庭他们把供给的布票,还有大队里面杀猪分下来的肉,大多也都被他们偷偷的拿去换钱、换粮,只希望能够在下一个农忙时让家里的主劳力能吃上两顿干饭多赚点工分。
穿衣方面很糟糕,怎么说呢,别的地方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但是在他们那边很多家庭十多岁的男孩子都只能光着膀子满山跑,女孩子身上的衣服很多时候都不舍得用力洗,因为这样才能穿的时间更长一些。”
韩立听完后直接问道:“那王保国同学你考上大学后的理想是什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