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千元存在银行吃利息都够用了,加上老爹做木工再给他挣一笔钱,他们小两口儿躺着吃一辈子都够了。是的,七十年代的千元户,比八十年代的万元户都少。
因此,刘七娃儿一生下来,就受到一家老小的百般呵护。
上小学,大的几个姐姐轮换着背。吃母乳一直吃到十二岁,吃到他自己都感觉还不如白水好喝了,才没有吃了。
所以在七十年代,刘达章家在杨柳村是最富裕的。
但是,刘达章那时无论怎样有钱,任谁都借不到他一分钱。
哪怕吴三婶是他亲妹子也不行。想那年,吴三婶家吴尚明病了,急需去县城住院治疗,吴家几弟兄一家凑了几十元,都估计还差好几十元。
吴三婶亲自跑回娘家,求他哥借点救命钱,一分钱没有借着,倒被哥哥和嫂子数落一顿。
气得吴三嫂一路哭着跑到镇上,发誓从今以后,不再跨娘家门槛。
后来,还是江文英去文校长家借了50元钱,几兄弟才连夜把尚春背到县医院抢救回来的。
76年以后,吴尚荣的几个叔叔家在吴尚荣的带动下强势崛起,一年比一年混得好,除了吴三婶的娘家人外,其他几兄弟的娘家人都沾了光,跟着发财,日子也是越过越好。
吴三叔倒是想帮舅子家一把,吴三婶不许他管闲事。
办家具厂吴三叔好不容易说通了吴三婶,才允许刘达章去家具厂当师傅,这样他家里就有了一笔固定的收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