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武一边看着头顶的试飞,一边听着大喇叭里的王新的介绍,同时也在努力回忆这款“老掉牙”飞机的情况。

        这款飞机此时还不叫歼-8,研究项目是一串毫无意义的数字。

        现在是69年,李学武想起来这款飞机在十年后才完成设计定型,也是在十年后才开始量产服役。

        怎么说呢,生产一批,研发一批,思考一批,应该是这个顺序。

        不过现阶段沈飞有没有这么强的技术储备和研发厚度,李学武不得而知。

        也许十几年后才量产服役这种已经不是那么先进的歼击机也是迫于无奈。

        要知道,此时的一架战斗机身上有一万多个零部件,一千多项标准件。

        从100多个组合件直至前后机身对合,机身机翼对合,以及发动机、油箱在飞机上的安装,要求都是一次成功。

        从王新的介绍中,李学武了解到,早在去年的7月份沈飞就已经完成了首批两架此时还是一串数字的歼-8总装。

        直到今天才实现首飞,期间到底经历了什么,或者遇到并处理了多少困难,可见从研发到生产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