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七年,辽东二十一卫粮饷基本自给,于是在洪武三十年停止海运。

        永乐元年,北京粮储不足,朝廷再开海运以平江伯陈煊为总兵官,督理海运,大船从南京扬帆起航。

        之后不断有人建议重修大运河。

        最终,明朝不得不用工26万人,历时6个月,疏通了济宁至临清385里的会通河。

        永乐十年,工部尚书宋礼力再次指出海运的弊端,提出调整河海比重。

        平江伯陈煊治理淮河河道成功,可使3000艘漕船同时出动,载粮400万石,畅通无阻。

        永乐十三年,朝廷宣布,正式停止海运。

        总结分析,反对海运的几个理由,不是不合祖制、就是海运技术不过关、海运船只缺乏、海运风险太大、海运制度不成熟等。

        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不过是胡说八道。

        真正阻挡施行海运的,只有两点原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