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些奏章中,张允修和他同僚犯下的罪行,可谓罄竹难书。

        当年袁应泰诬蔑太上皇“十三当斩之罪”,和这比起来,简直小巫见大巫。

        从“凌掠百姓”“贪污受贿”到“强抢民女”“巧取豪夺”还有什么,“借变法之名,行搜刮之实”···

        出于对张允修的保护,广德帝对弹劾奏章留中不发,当做没看见。

        然而弹劾愈演愈烈,而且有从太仓苏州向其他州县蔓延趋势,弹劾张经略的罪名,最终升级为:

        “勾结倭寇,意欲谋反”。

        更要命的是,每条罪证,都不是空穴来风,都有人证物证。

        这就难办了。

        皇帝可以留中奏疏,却不能对舆论置之不理,否则拖延下去,形势只会更糟。

        刘堪从御桉上翻出一本奏章,对着群臣晃了晃,将奏章递给小太监方喜宁。

        松江知府龚灵海,五天前上疏,说崇明岛上的备倭军在海面缴获一艘搁浅倭寇船,擒得九州倭寇一、大坂倭寇二,从俘虏身上搜出一份密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