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夏变夷”“走大道”等政策对新势力影响较少,太上皇的新政在他们执行新政起来更为得力,这些人也更受皇帝宠信。

        八月初三日,大清洗接近尾声时,刘招孙在永福宫召见了宋应星。

        宋应星受其兄宋应昇叛乱连累,在泰昌年间便被排挤出开原核心权力层,势力一落千丈,各派势力对宋氏避之唯恐不及,杨镐生前有心提拔宋应星,康应乾和杨镐是死对头,都恨不能置对方于死地,所以宋应星对康应乾不怎么对付。

        后来宋应星被发配到清河,在濒临建奴的小城过了两年清苦日子。

        福兮祸所依,不知是否因为太上皇已经忘记此人,这次大清洗就没有怎么波及到宋知州,宋应星算是走了狗屎运。

        刘招孙上下打量宋应星好久,几年不见,宋应星又苍老了,斑白的鬓发,完全不像是个四十多岁的人。

        “朕听说,你曾在王恭厂附近捡到了本残卷?”

        宋应星本以为,皇帝召自己来是为是商议什么军国大事,没想到皇帝会问这件事,连忙道:“回圣上,不是臣,是个战兵从北直隶带到清河的。”

        太上皇眉头微皱,“听说你把书给康应乾了,然后就没了下文?”

        “陛下,康首相操劳国事,当时清军围攻沈阳,内外事务全赖康首相一人维持,因此无暇顾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