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这個简单的测试中,周绪很快就发现,在火焰的灼烧之下,这藤制的胸甲根本就没被立即点燃。

        他甚至举着火把,在那藤甲上来回烧了好几圈都没事。

        面对这个情况,周绪眉头微挑,显然,事实和他的预期有所出入。

        但周绪也没想太多,直接改变了火攻的方式。

        移动的火点不燃藤甲,那他就干脆举着火把,一直对着一个地方烧。

        这种状态,烧了十几二十秒后,藤甲开始冒黑烟了,真正点着,是在对着一个地方,持续烧了半分多钟之后。

        在这个前提下,那火苗还一扑就灭,让周绪此刻的表情微妙到了极点。

        【难道是我的处理方式有问题,所以材质特性和原本的藤甲有了出入?】

        但此时的周绪并不知道的是,火烧藤甲兵本身就只是《三国演义》里的一个故事,而《三国演义》是一本而不是历史!

        这里面的故事是具有艺术加工成分的,最典型的就是空城计,放在现实里,一轮箭雨直接就能把诸葛老儿射成刺猬,肯定不能当正史来看。

        在这个前提下,明代的书籍中,倒是对藤甲有所记载,上面是这么描述藤甲的‘其甲轻坚,能隔矢刃,利于水火,又以此藤作笠,临敌作盔,阴则备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