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大典定在十日后,即绍圣四年二月初八,当然,赵佶登基后,便不能使用“绍圣”的年号了。

        群臣商议后,决定将年号定为“建中靖国”,三月初正式改元,今年的绍圣四年,即是“建中靖国”元年。

        刑部大理寺也在忙着统计整理大宋各地官府送来的罪犯名册,赵佶登基的那天会下旨大赦天下,许多罪名不算太重的犯人都能得到释放。

        与此同时,政事堂,礼部,宗正寺,太常寺等诸官署,也在热火朝天地忙着筹备登基大典。

        登基大典有个特点,那就是简朴低调,绝不铺张,更不可见喜庆之色。

        毕竟还在国丧期间,大宋从都城到各地城池,主基调仍以悲恸缅怀先帝为主,天地仍是一片白幡孝带。

        先帝尸骨未寒,你这边欢天喜地敲锣打鼓登基,这对吗?

        对即将登基的皇帝来说,这当然很正常,历朝历代的君王登基,大多都是在一片白茫茫中即位,除非是彻底的造反,改朝换代。

        听到太史局的天官测算出黄道吉日,就在十日后,赵孝骞有点忙了。

        一封密信派人紧急送往幽州大营,同时赵颢也加快了节奏,在他的密令下,许多乔装成普通商人百姓的人马,分批次地进入了汴京城。

        一个平淡的日子,天色已近黄昏,汴京的城门快要关闭之时,一支商队匆匆赶到城门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