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他们决定去探索这座城市的“B面”——那由多元文化交织而成的,充满了色彩与烟火气的灵魂。
他们没有乘坐地铁,而是选择了更具本地特色的方式,穿行在这座城市之中。
上午,他们来到了甘榜格南(KampOngGm)区,这里是新加坡的马来和阿拉伯文化区。金碧辉煌的苏丹回教堂,以其巨大的金色穹顶,成为了该区的地标。他们沿着著名的哈芝巷(HaiiLane)漫步,这条狭窄的小巷里,遍布着各种充满个性的独立设计师店、精品买手店和墙壁上画满了创意涂鸦的咖啡馆。
中午,他们在一家传统的马来餐厅,品尝了地道的椰浆饭(NaSiLemak)和仁当牛肉(BeefRendang)。那充满了椰香的米饭,配上香辣的叁峇酱和各种配菜,让柳如烟的味蕾,体验到了一种全新的、复合的东南亚风味。
下午,他们来到了“小印度”(LittleIndia)。一踏入这片区域,他们立刻被一股浓烈的、充满了色彩、声音和气味的感官洪流所包围。空气中,弥漫着印度香料、茉莉花环和印度香油混合的味道。街边的店铺里,播放着宝莱坞的动感音乐。穿着鲜艳纱丽的印度妇女,从他们身边走过。
他们参观了维拉玛卡里亚曼兴都庙,欣赏了那布满了印度教众神雕像的、色彩极其艳丽的门楼。他们还逛了著名的慕达发中心(MUStafatre),一个24小时营业的、如同巨大迷宫般的百货商场,里面售卖着从黄金首饰到电子产品、从印度香料到瑞士巧克力的所有商品。
傍晚,他们来到了牛车水(atOWn)。这里,是新加坡的华人聚集区。他们看到了庄严肃穆的佛牙寺龙华院,也看到了香火鼎盛的马里安曼兴都庙,以及充满了南洋风情的彩色店屋。
最让柳如烟感到惊奇的是,在这里,中式的寺庙、印度的神庙和穆斯林的清真寺,可以和谐地共存在同一条街道上。
“这太不可思议了,”她说,“如此多元的文化和宗教,在这么小的一个空间里,不仅没有冲突,反而显得如此和谐共生。新加坡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这或许就是新加坡最伟大的地方,”陆沉解释道,“强大的法律,高效的治理,以及从建国之初,就根植于国民教育中的,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在这里,你可以保留自己的文化传统,但你首先必须认同,你是一个‘新加坡人’。”
第三天,他们要去体验新加坡最引以为傲的,也是最能体现其“平民美食天堂”地位的——小贩中心文化(HaWkertre)。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